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人物 > 正文

【书画人物】省书协会员马建国——我的翰墨情结

来源:玉门祁连画廊 作者:马建国   2019-10-03 17:59:53  浏览:
      书者,何物?这似乎是每个书法爱好者所追求的终极理想。
      我出生在甘肃通渭,这里有与大漠一色干旱不毛的黄土高坡和建筑零乱的茅房土窑,这里生息着世代农耕的憨厚、勤劳、聪慧的通渭人,古往今来,与书画有着不解之缘,临习书画和悬挂字画之风己成乡俗。娃子从娘胎里出来,除了娘的乳头之外,最亲近的就是烙下岁月痕迹且被祖辈视为″珍宝"的字画,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正因为在这严酷的自然条下,孕育了我崇尚耕读,钟情书画的特殊怀。


   
      自小,我也沉迷书写。小学一年级时,我因字写得还行,常被班主任表扬,使我妄想着成为“书法家”,这种单纯而奇异的念头一直引导着自己在中小学时期的毛笔书写,以至于我每次参加县级性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但我一直坚持着这个梦想。不仅如此,为了这个不变的“狂想”,书写的训练也渐渐进入到我的生活中来。通渭县是全国贫困县,为了摆脱贫困,力求从文化教育上寻求找出路,走向富裕,形成了“人人爱书画,个个练书画,家家挂书画”,“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的通渭现象,逢年过节遇喜事,不送烟酒送书画,尤其是新房落成,孩子考上大学这样的喜事,书画则是最好的礼品。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


 
     正因为如此,我钟情书画,崇尚耕读,那时,少有字帖,只要发现什么楼台庙宇上有妙联佳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挤出时间来骑着自行车前去欣赏,以便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法;那时,买不起墨汁,常用水写,只要桌子上有一滴水,总不舍得擦干,以指涂抹,自以为法书;那时,我记得启蒙老师通渭县徐川乡马岔小学校长马骏骥老师,也常以淡墨水写示意,我虽目不转睛,也总有漏失,久而久之,我的记忆力却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每有一心仪的字形,常能烂熟于心,今天看来,这实在是一种欣慰;那时,每天中午,我总不肯午休,一心想玩,尤其是在暑假里,父亲总是逼迫我要写掉一大塑料勺红泥水才可以出去与小伙伴们玩耍,于是,我常用一支斗笔,饱蘸红泥水,在家里的砖地上狂写,总想以最快的速度写完塑料勺之红泥水,那真是龙飞凤舞,笔墨奔驷,我真不清楚现在钟情草书是否与此有关。不过,在中小学生阶段,书法好像就是这样铭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之上。


   
      我本可以报考一所书法艺术类院校,以此光宗耀祖,但一张招生通讯,改变了我的一生。“通渭县体校”,从事篮球训练,通渭县当时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在全国是不多的体育先进县,从此开始了专业篮球训练。但一直没有忘记书法,一有时间还是拿起毛笔操练,我深感书法不再是用几本字帖靠着粗燥、拙劣的技巧就可以拼凑而成的,古人讲,当“不激不厉,而风归自远”。她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性,是妙手偶得,是无意于佳乃佳……尤其是那“妙手”偶得,何谓“妙手”?至今也未能识相,而佛祖言,修行当不住相。可是,不知多少人为“空中之相”而憔悴神伤。可佛祖又言,渡河须用船,登山不用舟。这渡河之“船”岂可易得,而得者方称之为“妙手”。为此,我孜孜以求其“舟”,虽有诸师引路而技能大进,然仍不知法书为何物,“舟”还未可得,怎知“山”的崇高?


 
       如果说在学校还有老师为书法解惑的话,那么,走向社会之后就仅有一颗虔诚的苦修之心了,然社会的洗礼不断改变着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如果说书法是技术的话,那么,现实的生活则是对书本技术的嘲讽,人们并不认同或需要“科班”的一招一式,更强调实用,需要回归她的本然。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       走上社会,“我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先在国有企业上班,后在公安派出所,直到现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生活的‘磨难’总光顾于我,以致于工作几经变动。虽然其间有着豪情与癫狂,也有着苦难不断的纠缠与无奈,但写字却一刻没有少。相反,她成了我唯一可以栖身、洗心、澄怀的一片净土,悟道的一面镜子。为此,我放弃了所有的奢求,便专注于书法了。”应该说,专注于书法虽有对书法的一份挚热之心,但更重要的是缘于社会环境的压力。在经过生活磨砺后的书写似乎更为直接,少了很多修饰和矫情的成分,变得现实和功利起来。冥冥之中也似有一股神力在引领,让我做什么都不顺心,屡遭碰壁,唯有书法可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书者何物?汉杨雄讲“书者,心画也。”这似乎过于抽象,而最为满意的答案应该是清代书论家刘熙载的解释,“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仅是书面解释,这里的“学”、“才”、“志”都与书写的技能没有多少关系,而我们学书者无不关注于“技”的内容。看来,“书者,如也”的内涵是对书之于“道”的总括
​       为此,我虽年有四十有四,书法不仅仅是获奖,更也不光是才情。邱振中教授所说,“要忘却之前所学的什么‘某家’、‘某家’,下笔处应无他人之牙慧。”教授是要求我们弃“舟”登“山”,也即是小孩子的“断奶”。现在,整天作“拟古”之书,虽有摄取精华之意,却真无进取之良策,看来离书之“道”越加远了。好在清刘熙载又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如此解说,只能算是对我的安慰了。如今,书坛也上演着“拟古之风”,不思进取,以相互效仿为能事。
​​
     
      为此,想成为一个得“道”书家似乎是我毕生的努力了。其实,此前的书家都是真心做学问而无意为“家”的。启功先生是不喜欢人家称谓他为书法家的,林散之老人生前也是如此,“写字只是为养心活腕,视为体育的一种,可以寄托精神,绝不当书家,当书家太难了”。一心为家而未必能成一家。我同今天的大多数学书者一样,一生只事书技,然由于社会的分工、当代文化的发展现实、书法的内在发展与教育现状,想修身做学问也难,作书本是古代文人的雅事、余事或称之为遣兴,实是厚积薄发。可是,今天的学书者已与传统的文士有着天壤之别,文不行,做士也不成。虽也有一些可以称之为“学者”的,但没有书法的修养,毛笔都没拿几天,怎可晓之以笔墨。所以,书法发展至今,许多学书者感慨:书法太难了!真不知书者为何物?
 

    
       作者简介:马建国,1974年出生,甘肃通渭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供职于玉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现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玉门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2019年第一期全国基层书法骨干培训班成员,祁连画廊创办者。2014年5月在玉门市美术馆举办中国梦玉门情个人书法展;2015年8月在天水市举办陇风玉韵个人书法展。曾被玉门市委宣传部、玉门市文联表彰为全市“先进文艺工作者”,全市“十佳文艺作品”获得者.
              (编辑:秋实)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证件查询 | 监督信箱 | 招聘信息

Copyright@2021 gsh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甘公网案备—62090202000454号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 邮箱:945139299@qq.com 电话:13739379699 15193701275 陇ICP备2021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