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祁连文苑 > 正文

【祁连文苑.散文】 徐 博 | 琴 与 人 生 境 界

来源:张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作者: 徐 博  2020-07-10 12:45:49  浏览:

    琴,为雅物;操琴之人,乃雅士。
   雅士操雅物,为的是修养心性。他们,都走在人生修身养性的路上。借琴或抒泄自己的情怀,浚其阻塞、扬其紫薇;或展示自己的富贵与才情,耀其财富,炫其高贵。其实,不论怎样,都为消解寂寞和喧嚣;压抑和得意……
    琴分六品:汲汲于名利富贵者弹之,实为炫富,最次;
    琴为他人所奏者,炫技,次之;
    奏其心如高山流水求知音者,伯牙是也,稍次之;
    奏琴给疏影、明月,清风、深林、幽篁如诗佛王维者,次高之。
    无需琴弦,只手指心划,唯有本心懂之如陶潜者,高;
    根本不需要琴者如老子者,极高。  
 
 
    在琴史上,人们最熟知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奏高山之气势,奏流水之柔情。苦于无知音之际,恰逢钟子期。伯牙欣喜若狂。可见知音难觅。
    据此推断,伯牙鼓琴,为的是抒发自己的心声以求得共鸣而已。当子期亡故后,他断弦摔琴。人们只慨叹知音难觅,却没有留意伯牙并没有修成正果。想他一挑一摔,是多么的气愤,至少是深深地遗憾,深深地苦闷,深深地失落。
    伯牙操琴,最终并没有修炼到人生的高境界,他仅此抒发自己的心声罢了。
    在操琴之雅士里,境界较高的应该是五柳先生陶渊明。他在东篱下,奏无弦之琴。
    琴最初有五弦,后增至七弦。在陶氏这里,删减繁华,干脆去了琴弦。几根琴弦对他而言都是多余的。
    陶氏弹无弦琴,是只弹奏给自己听的。其实他自己什么也没有听到。恐怕只有自己的心知道,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这纯粹是自娱自乐,自我满足。“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其实就连明月和清风也没有听到什么。他比划的只是自己的内心。但我们可以推测,五柳先生弹得是否会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旷达,是否会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还是“采菊东篱下”的清贫?
    回归田园的他,自给自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失去了尘网的羁绊,他清贫着,他寂寞着,他也快乐着。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典型的“以苦为乐”者。


    但是,他,五柳先生,还是没有达到无我的境界。他终究还是要弹“琴”,虽弹的是无弦之琴,他仍忘不了要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声音虽是从琴面上滑过的高山流水鸟鸣松涛鸡鸣狗吠,或是从心底里掀起的微澜……
    五柳先生也没有修炼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云无心以出岫”就好,何需“鸟倦飞而知还”?累了,就飞哪宿哪!  
    修炼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应该算是老子了。
    这个“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看来是没有白当。
    -----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这是个什么职务,有人说相当于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说法比较接近,但还不完全准确。“守藏室”不只是藏书,藏王室典籍,许多竹简;还藏有王室的礼器、祭祀的祭品,许多青铜器、漆器、丝织物等。所以老子还是当时的国家博物馆馆长。
    -----藏着恁多物,想必他也读了诸多物。他算是悟通了,就辞了“馆长”,骑一头青牛,远走。谁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走到哪算哪吧。原准备不做也不说,因为他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骑着青牛向西而行。路遇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老远就看见“一片绿野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
    这是高人来了。函谷关令尹喜要他留下点什么才让他过关。留就留吧,一切顺其自然。
于是,就有了《老子》五千言。
    要不是这人,估计他什么都不会留下的。据说,有了《老子》,就没了函谷关令尹喜。因为他跟着老子走了。他们走到哪儿了,不知道,到现在都是谜。
    老子是最高智慧的化身。他无执,也无我。
    宇宙就是他的心。他的心就是宇宙。他的心里什么都有,但就是什么都不占有。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必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必做。这才是他的最高的境界。
    人,到至简至静的程度,何须弹琴。静到无执、无我,无心时,何须“馆长”。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并有所得:万物复杂,但都各有自己的章法,各有自己的门道,最终都归于沉寂。明白了基本的事理,不在为许多的事情困惑,不为诸多的名利牵制,成了精神上的自由人。他开悟了,想通了,看透了,最后也就无为了。来去随心,收放自如。知道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认清一切,掌握事理后,心中就通透了。无欲无求,无嗔无怒,无怨无恨,无忧无喜。心胸如大海般柔软,也如大海般博大。既能够包容一切,又能够过滤一切,更重要的是能化育一切。
   只有化育,心才能成为大海。容而不化,重重叠叠,会堆积多少,就是海,也有填满的时候。何况,只有拳头大的心?化而去之,或化而存之,最后化而无之,心胸才仍是一片澄静、一片浩大的海。
   如果再前走一步,心里什么都不装,没有了心,哪里会有尘埃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素养高超“武功盖世”的老子,何需?何需一张琴?何需一枚心。
     婴儿的心理状态就是老子所说的做人的最高境界。
   老子对婴儿状态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婴儿的第一个特点是柔弱。
   老子特别强调柔弱,如水。水是至柔至弱的,但却无钢不摧。婴儿也一样,秉承柔能克刚的至理,能赢得成人的喜爱,而不忍心伤害他。
   第二个特点是淡泊。“沌沌兮”,是最原生态的生命体征。静静享用周围的一切,心中却不留下一切,甚若心中空空如也。这就是老子强调的静如处子。
    第三个特点是真,是赤子之心。初生之婴儿,真气充足,皮肤色赤,故称为“赤子”。婴孩未被积尘所蒙蔽,无关世俗之喜乐;浑浑沌沌,一团天真在抱,无知,无虑,静与道同,动与天随。
   婴儿的状态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有情有趣。只有婴儿,才是人的纯真状态,符合老子之道。是宇宙的真理,万物的根源,生命的灵性。公正含蓄,无私无我。
   “圣人皆孩之。”这才是做人的真正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子的境界。
 (注:文稿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徐博,1968年9月出生,甘肃张掖人,甘州区金安苑学校教师。诗书画印兴趣俱浓,偷得一片闲暇在清辉下孤独耕耘,种一方心田聊以自慰。作品曾在《散文诗》、作家联盟等杂志或平台刊载。
    
    来源:张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证件查询 | 监督信箱 | 招聘信息

Copyright@2021 gsh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甘公网案备—62090202000454号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 邮箱:945139299@qq.com 电话:13739379699 15193701275 陇ICP备2021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