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陇上美食 > 正文

【陇上美食.张掖】吴莉 | 山丹的罐罐席(图)

来源:张掖山丹县 作者:吴莉   2020-08-15 16:16:44  浏览:

                       
 做好的红烧肉罐罐席
   山丹罐罐席没有来历,及它出现的时代,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无法考证,所以才无从说起。无法考证,就是没有文字记载,经过多方面的打听,和翻阅《山丹县志》《山丹文史资料》证实,在《山丹美食》之前,确实没有留下关于罐罐席的任何文字可考。
    实为一憾!
    南方美食靠文化传播,用文字记载美食的做法及特色等等。而在北方却靠口碑相互传播,因此,文本的北方美食文化十分薄弱,像先前的裕固族文化一样,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所以北方菜入不了中国的大菜系,应该就是这个原因。虽然早期的北方主要以牛、羊、鸡、猪为主的肉类制作各种大菜系列,但在上层建筑那里,做法还是丰富多彩的,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南方菜系的繁多、美味、和魅力。仅一个山丹就有炒拨拉、手抓羊肉、各种垫卷子、拨鱼子、炒炮、山丹的艾凉面等等,更何况整个北方。
    因此,山丹罐罐席自然是被文字忽略了的一种,这个曾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喜事大宴,在如今饮食文化和人民生活同时提高的当下,竟然找不到它的只文片字。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山丹罐罐席作为我们的先辈好几代人,生命里不可抹去的重要一部分,不能让它消失,有必要被挖掘、被推广,让它重新走上历史舞台。
 
 
现代罐罐席用的砂罐
     于是,我们便向民间打听,也只有打听才能找到山丹罐罐席,找到它可能找到的一切。幸亏有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人还大有人在,这些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吃过罐罐席的老人,虽然他们记忆力已经衰退,但对于童年的印象却都记忆犹新。
     老人们说:从记事起就有罐罐席了,而且确定早就有了,他们的爷爷、太爷都吃过罐罐席,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主要在红白喜事上做,但谁也说不上来历,更说不清楚从啥时候开始流传。
    由此可见,罐罐席的历史最远只能追溯到三十年代,因为一来没有文字记载,二来三十年代以前吃过罐罐席的人,在世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已很难找到,更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记得清楚。
    老人们讲:山丹最早的席就是罐罐席,再没有其它任何形式的席类。罐罐席一律是炖菜,都是用砂罐炖好了,然后舀到碗里端到桌上就算是席了。条件好的人家最多再上一盘酸白菜,自家腌的,从缸里捞出来,切成丝,端一盘上桌就算是好的了。一般人家没有,那时候有条件腌大白菜的人家极少。
     老人们记忆里最早的罐罐席基本都是五碗,即牛肉一碗、羊肉一碗、猪肉一碗、鸡肉一碗、豆腐丸子一碗。碗是粗瓷大碗,碗里的成品是:牛肉炖洋芋、羊肉炖萝卜、猪肉炖白菜、鸡肉炖粉条、丸子炖豆腐。

 

猪槽炉子上的四个罐罐
    而所有的成品“碗”,都是从猪槽炉子上的罐罐里舀出来的,不加任何装饰,直接端桌上摆好了,席就可以开吃。那时候的席就这么简单,在当时来说,已经很好了,那是人们贫穷的日子里顶级的享受,不是随便就会有的。
    老人们说,主食是花卷,上面点着九星的花朵儿,喜庆吉祥的样子。很少有酒,有身份地位的人让坐到一个桌上,专门给准备一瓶酒。其它桌子没有,那时候酒少。所有席上都没有烟,那时候的席不上烟,也没有烟可上。
     老人们都说罐罐席香,香得不得了,罐罐席香遍整个村子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西街村83岁的王长林老人说,他小时候多次跟着爷爷到位奇乡高寨村的亲戚家吃席,一个队里做席,两个队里闻着都香,那就香地呀,谁都想吃。说着,他不住的摇头,不住的咂嘴,仿佛又开始馋了。
    罐罐席香遍整个村子是佳话,能够香到邻村也是事实,那时候的罐罐席确实具有香极了的魅力,那香味让人着迷。
   
罐罐席为什么那么香?
    我想,主要的原因,除了人们有敏锐的嗅觉和味觉之外,食材也是关键。那时候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生长时间长,长得足,再加上近似原始的砂罐慢火细炖,不香都不可能。
   当然,最早的罐罐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待客之道,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做得起的。山丹著名作家萧滋云老先生,小时候就跟着奶奶吃过席,他说:起码都在副农以上的人家才有条件做席,没钱的人家,有的连饭都吃不上。
    这些老人跨越了建国时期,经过六零年挨饿的岁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烟囱里不能冒烟的日子,一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当罐罐席再次在农村兴起时,小时候吃过罐罐席的人,突然激动不已。他们想不到消失的岁月还会回来,那令人垂涎的美味,在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吃到。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罐罐席变了,变得丰富,变得讲究,变得更加精致而庄重。
    八十年代的罐罐席开始有了凉菜和炒菜,但罐罐的做法依然没变,风味及特色变得更加深厚而富足。
    席的开头有了凉菜,最早是四个,后来慢慢衍生到六个,个……
 
 
罐罐炖牛肉
    而在不同的村镇,也有不同的讲究。有的地方很简单明了,四个凉菜,加五个罐罐席碗,为九个菜,最后还有一个大杂烩,就是把所有剩下的材料烩在一起,每个桌上端一碗,配齐了十个菜,意为“十全十美”,那第十个菜,被叫做“扫堂菜”,又叫做“扫堂狮子”,意思就是吃完这道菜,席就完了,亲戚们就可以散了。这样的席被叫做“五碗一盘”,五碗是指五个肉碗,一盘是指所有的菜合起来被叫成一盘,即“有五碗的一盘席”之意。
   《山丹美食》里讲到了“十全席”,“十全”指的是红烧肉、糯米碗、八宝汤、鸡肉(大概是炖鸡肉)、丸子炖肉、粉条炖肉、腐竹炖肉、豆腐炖肉、萝卜炖肉、土豆炖排骨等十大碗。但仅仅这十大碗还不能算“十全”,还要配上八个凉菜以及炒菜,八个凉菜分别要用四个碟子四个碗盛着,也可以四荤四素,也可以全是素的。
    八个凉菜上桌的时候要一“平”一“立”,“平”指的是碟,“立”指的是碗,要上出层次感。凉菜上过之后,就该上炒菜了。
    炒菜用碟子盛,放中间,然后在碟子的两边上“十大碗”,两碗两碗上,上够三次的时候,人们把这三次的过程叫“纱帽翅抖三抖”,而把那一碟两碗组成的图形叫纱帽翅儿。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叫法,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吃席的人不仅享受着罐罐席的美味,同时还享受着有趣的过程。
     分别上凉菜、炒菜、罐罐席的过程中,要依次上主食,一般都是两道主食,有花卷、油饼子。后来衍生至四道主食,又多出了包子、糟肉夹饼等。
    席上有酒,是散酒,用一个大茶缸子盛着,你一口,我一口,轮换着喝。而到了八十年代的席上,开始有了纸烟,一桌席放一盒。
    可以说罐罐席最完美的时期,就是“十全席”时期,它给那个时期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给山丹的美食文化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罐罐席最顶端的档次听说叫鸡肘席,就是每桌席上要有一个全鸡,和一个全肘,其它菜道不变。我们调查过的人都没有吃过鸡肘席,鸡肘席不是神话也是神话,在那个民间极度缺肉的时代,能够吃上鸡肘席的人,真可谓都不是一般的人。
 
 

罐罐野鸡炖蘑菇
    现在的山丹只有李桥镇高庙村的“高庙休闲园”和果子沟的罐罐席做得最正宗,始终秉承着老罐罐席“五碗一盘”的传统。现在的罐罐有陶瓷的,有夹砂陶的,多大的都有,可以直接连菜上到桌上。而做法基本都是把食材做成半成品以后,再放进罐罐里炖,必须要用底汤,味道才会更加纯正地道,让人留恋往返。
    过去的罐罐席是一种宴席,只有在重大喜事上才做。现在的罐罐席已变成了一种零饭,随便就可以点单品尝,点几个都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却在红白喜事上再也看不到了,它可能被遗忘,也可能被融化。所以,我们呼唤它回来,希望它能够再登大雅之堂。
 
 
山丹罐罐席获得的铜牌
   山丹罐罐席目前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需要继续发展,不断升级,我们期待它能够向省级,甚至国家级非遗靠拢。这当然不能只靠一两个农家乐园来支撑它走的更远,它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并推动,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尊严地传承下去。
山丹罐罐席是有历史的文化美食,不是邻家小吃,也不是家常便饭。它曾经是喜事上才会闪亮登场的“大家闺秀”,与山丹炒拨拉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身份,是山丹人民呼唤回来的乡愁,它们的生命尊严就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有山丹气质,一种高贵的品质。
     我们应该坚信,山丹罐罐席不仅会成为北方菜系的一大特色,而且也还是坚守农村美食的忠实将相。它让我们有了寄托,让我们的身心,随时都可以还乡。
 
 

 
    作者简介:
吴莉,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协会员,2011年开始写诗,发表作品多篇(首),出版诗集《塞上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证件查询 | 监督信箱 | 招聘信息

Copyright@2021 gsh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甘公网案备—62090202000454号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 邮箱:945139299@qq.com 电话:13739379699 15193701275 陇ICP备2021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