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祁连文苑 > 正文

【祁连文苑.书讯】王跃农—读刘文兴先生《五彩山丹》有感

来源: 张掖市甘州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王跃农   2021-01-16 11:47:25  浏览:
                                             
                                                     妙手织得五彩锦
                                       ——读刘文兴先生《五彩山丹》有感
    一天下午,王洪德先生走来对我说:“这本书送给你看看。”闻声,我忙接过书来看。噢,是《五彩山丹》。尚未及细看,洪德先生便向我介绍起了这部书及其作者刘文兴先生。从谈论中得知,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还是结下几十年深情厚谊的文友。洪德先生继续介绍说:《五彩山丹》是文兴先生继散文集《焉支情怀》、长篇纪实文学《路易·艾黎与山丹》、随笔集《闲来读史话用人》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听了洪德先生的介绍,我将书翻了一阵,便放下了,并未细看。因为计划要读的书很多,许多书都还没有来得及阅读。还因为本人浪得读书人的虚名,时常会收到文朋诗友赠送的书籍,案头床头的书总是堆积如小山,怎么用功也不可能将这些书籍全部读完。也因为我觉得洪德先生在介绍时可能进行了适度夸张或是部分演绎,书写的可能并没有先生说的这样好。更因为当时手头恰好又有一些琐事急需处理。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就暂将《五彩山丹》搁置一旁了。大概有一个月的光景吧,洪德先生再次提到了《五彩山丹》这部书,他拿着厚厚一叠手稿示我,这是用毛笔写成的。


 
  这一看,竟使我吃惊不小,大约有40页,先不说文章如何,单这篇毛笔字,就堪称书法精品,字字隽秀,颇见功力,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虽然此前已几次见过先生的手稿,但这一次仍然颇感意外,不能不肃然起敬,不能不由衷感叹。我深知,没有一些静气、专注和挚爱是很难完成这篇作品的。细看,题目是《读刘文兴君〈五彩山丹〉有感》。在我翻看的过程中,洪德先生又向我分享了一些刘文兴先生为人为文为官为友的故事,对这部书和这个人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话语间多是志同道合、才华相当、经历类似的自豪和欣慰。再次聆听了洪德先生的介绍,拜读了他的手稿后,我终于有了一读为快的想法。《五彩山丹》就这样挤入了我的读书日程,决定要读读这部书了。实话实说,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阅读这部书的。读前,我一直在想,洪德先生如此推崇的这样一部书,其可读性究竟在哪里。在这样的心境下,很快读完了这部15万字的著作。才读到第14页的时候,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就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觉得不把这种读后感写下来,简直就是一种遗憾和自我折磨。觉得不把这种读后感写下来,简直就对不起荐书的洪德先生、写书的文兴先生和读书的我自己。带着这种冲动,便一边读一边写了起来,书很快读完了,“感”也很快写成了。
    仔细回忆我与刘文兴先生的交往,始于几年前的一次文友聚会。开启大脑的搜索引擎反复进行扫描,残存的信息居然少得可怜,只记得他个头很高,身材魁伟,儒雅大方,气质不凡,低调沉稳,是标准的伟丈夫美男子,用一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帅”。初次相见,并没有发现他伟岸的外表下竟然还藏着一肚子学问。


     扯得有点远了,赶紧回到《五彩山丹》读后的“感”上来。
     简言之,《五彩山丹》以下几个特点。
     美在构思巧妙。我读书有这样一个习惯,一旦开读了,就喜欢从第一页第一个字读起,一直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五彩山丹》这部书也是这样读的。读目录,发现这部书的目录很是特别,分别为《引子》《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后记》,主体部分的五个篇章仅用了十五个字就概括了,其用字的俭省、概括的精准、特点的彰显都达到了极致。这个目录确实有点奇特,这好像是我读过的所有书籍中最短的目录。读这个目录,先让人有点一见钟情了。文章以“我”和“县里的朋友”接待陕西的老张、河南的老王、山西的老李、四川的小赵开篇,以我们主宾六人的游踪为明线,以故土情结为暗线,以相关景点、史实、掌故、人物、民俗等为彩线,多线并行,交织前进,时而突出明线,时而强化暗线,时而摇曳彩线,时而三线并行,将关于山丹的人、事、物、景、史、情一一紧密联系起来、呼应起来、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交织起来,织就了山丹的“五彩”丽锦,引导着读者兴致勃勃来游历“五彩”的山丹。“我”在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将山丹之“五彩”纷呈读者眼前,引导读者如临其境,尽情揽胜,大饱眼福;又是一名出色的解说员,与“张王李赵”四位友人及“县里的朋友”率性而游,时而作向导,指点一二,时而作游客,追问再三,时而独白抒情,时而重点讲解,时而激发讨论,将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一路上赏美景,尝美食,品美酒,作美谈,诵美诗,好不快活。读这样的书籍,就像在欣赏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一样,一集还没有看完,已经在期待着下一集了,全剧终了,竟还意犹未尽。甚至有时还幻想可否再来个姊妹剧,继续过把瘾。


     美在剪裁精当。山丹,虽然只是一个西部小县,但却史长两千年、地阔三百里、人达二十万,要将这些内容囊括到只有十五万字的一部书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有关的历史人物而言,就有汉武帝、霍去病、冒顿单于、隋炀帝、唐玄宗、安禄山、哥舒翰、但复三、徐向前、陈昌浩,等等,等等,很难一下子统计出来,书中究竟写了多少个人物。就有关景点而言,有玉皇观、万佛塔、隋炀帝行宫、杨四郎神泉、钟山寺、陈昌浩游击区、宁济公祠、焉支松、焉支峡、焉支湖、万寿岭、马莲亭、神仙斋、夏季冰溪、登天石,等等,等等,很难一下子统计出来,书中究竟写了多少个景点。也很难一下子统计出来,书中究竟写了多少相关地方、多少相关美食、多少相关美景,都一下子很难统计出来,总之很多很多。但刘文兴先生却凭着深长的故土情怀、广博的史学积淀、非凡的文字功底、多年的勤奋钻研、不懈的高雅追求,精心构思,精准剪裁,精确叙述,将与山丹有关的历史、景点、名胜、人物、民俗、方言、小吃、物产等等等等巧妙地进行排列组合,让这些人事物景情分别扮演各自的角色,在“五彩山丹”这个独特的舞台上适时登场,精彩亮相,有序表演,各展其才,各美其美。刘文兴先生就像一名高明的导演一样,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将山丹的“五彩”恰到好处、详略得当、精准巧妙地一一进行了展示,他更像一名高明的摄影师,将这一切的一切一一拍了下来,每一个画面都是立体的、多维的、丰满的、彩色的、有趣的、奇妙的。这简直就是一部关于山丹的百科全书。王洪德先生在《总把深情寄故乡》一文中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彩山丹》是外界了解山丹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方家研究山丹的一部案头宝典。”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但也是中肯的、恰当的。对此,我也深以为然。
    美在情感丰沛。统观文学史,凡是成功的文学家,都有浓烈的故土情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刘文兴先生也一样。哲人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名言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即只有立足民族(家乡),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外界)。刘文兴先生生在山丹,长在山丹,又长期工作在山丹,他对山丹的深厚感情,不言而喻,不难理解。这种感情统贯全书,没有这份浓浓的情,也许便没有这部沉沉的书。刘文兴先生不论是在一线出警,还是在乡镇政主政,不论是在外县履职,还是在市直部门效力,他的岗位一变再变,职位一升再升,不论行了多远,离开多久,升到多高,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山丹,他始终关心关注关爱着山丹,正是有了这份割舍不下的浓浓的乡情,才使得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能够挤出大量的时间读书、思考、查阅、考证、著述。伟人邓小平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套用伟人的话说:文兴先生是山丹人民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山丹这方热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这是一种最深沉、最有力、最博大、最特别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支撑他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美在史料详实。能将一个县几千年的史料搜集起来,考证清楚,理出头绪,就已经了不起了,就非常值得人仰望了,而将这些史料详略得当、妙趣横生、恰到好处、准确无误地创编成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吸引着读者读下去,这就更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境界了。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这就好像让一个厨师采购食材一样,即使有的食材比较特殊、名贵、稀有,但只要世上有,经过一番努力,也许可以采购到,但要将这些食材烹制成一桌精美绝伦、可口无比、色香味俱佳的盛宴,就不是一件人人可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文兴先生既是一名出色的采购员,更是一名杰出的烹饪师,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读者奉上了一桌精美的精神大餐、文化盛宴。在他的这部书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忘却忧乐,抛开得失,徜徉其中,尽享其美。
     美在语言生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兴先生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浸淫其中却不受影响,实属难能可贵。他以史学家的严谨、艺术家的才华、小说家的风趣、导游者的亲历,或抒情,或记叙,或讨论,或讲述,或问答,或开个玩笑,或卖个关子,或抖个包袱,以独特的感悟、全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将山丹这部大书全景式、多维度、形象化地呈现给读者,其中几乎没有“官话”。不能不说,他是驾驭语言的高手,他的心始终与读者贴得很近,贴得很紧,他时而放得很开,跑得很远,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尽情地飞奔着,将很久远的历史、很遥远的地方说得很详细,很清楚,时而又收得很拢,惜墨如金,一个急刹车,一笔带过,就此打住,多连一个字都不说,猛然间陡地一转,说到了别样的史、别样的人、别样的景,让读者去想象、去回味、去揣摩、去享受,就像品尝了垂涎已久的美食后啧吧啧吧嘴巴一样,那种快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在写焉支山的雾时,用了一个很短的句子,“半山腰里薄雾缭绕,犹如含羞的少女掀开了面纱,令人神往和陶醉。”给人印象深刻。他在写“红蓝花”时,用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极具抒情色彩的足有六百字的排比段——“我常想……”“我还常想……”“我甚至还在想……”“有时甚至在想……”他在记述的基础上深情追思,连发感慨,反复拷问,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似与古人对谈,又像是在与读者交心。读至此,我已心潮滚滚。我也在想,他如此广博历史知识的积淀,如此深厚文学功底的形成,如此新颖叙述手法的运用,绝非一日之功。我又在想,有了这样的历史知识,有了这样的文学修养,不一定就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书虽然读完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五彩山丹》究竟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呢,这似乎很难界定。说是史书吧,好像写得又很随意;说是散文吧,好像写得又很严谨;说是小说吧,好像写得又很真实;说是游记吧,好像写得又很抒情;说是剧本吧,好像写得又很诗意;说是随笔吧,好像写得又很精致。写到此,我禁不住想起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对,就是像,但仔细一想,又不十分像。也许正是这些,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可读性和感染力。
 
作者:张掖市甘州区人大常委会 王跃农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证件查询 | 监督信箱 | 招聘信息

Copyright@2021 gsh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甘公网案备—62090202000454号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 邮箱:945139299@qq.com 电话:13739379699 15193701275 陇ICP备2021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