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祁连文苑 > 正文

【祁连文苑.嘉峪关】高深 | 酿醋(散文)

来源:嘉峪关日报社 作者: 高深  2021-10-28 19:48:47  浏览:
                        
  记忆中,在遥远的故乡,一立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酿醋,漫长而阴冷的冬季到处便弥漫着浓浓的醋香味儿。我深深地嗅着那扑鼻的酸味儿,仿佛进入了甜美的心情之旅,因为每当农户人家弥漫出醋味儿时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而乡村的年味儿就是伴着这浓浓的醋香味儿渐行渐近的。

 
  其实,这个甜美的心情之旅是从寻找醋曲开始的。醋曲呈咖啡色,碗口大小,呈椭圆形,酷似糜谷面做成的馍,十分坚硬,砸开后还能看到小小的蜂窝,嗅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贪馋的我往往会趁大人不注意溜进厨房,捧起醋曲想美美地啃几嘴,结果坚硬的醋曲常常碜得我的牙生疼。醋曲是酿出好醋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酿好醋全凭醋曲,有道是“发好了做醋,发不好了酿酒”。做醋据说需先把粮食酿成酒,再由酒做成醋。但不知道酒厂酿酒是否也用家乡的醋曲,只是做醋曲的人家,是祖传秘方,绝不外传。偶尔有人买得好的醋曲,村里人便一传十、十传百的家家户户都买来那家的醋曲,放到竹篮里,用一根绳子绑着高高地悬挂在屋檐下,这样防潮、通风、避晒,放置三两年仍能酿出上好的醋来。
  酿醋工序是一个繁琐而有趣的过程。首先需要煮一大锅小麦、荞麦、豌豆、玉米等五谷杂粮,煮得稀稠相宜,好似稀饭一样,然后将其盛在大水缸里,把研成粉末的醋曲撒到稀饭上,拌匀了,便盖上草盖,把水缸搁在热炕头,等待发酵。刚开始,水缸是沉默的,尽管心急的我们每睡一觉都会起来揭开盖子瞧一会儿,但水缸里的稀饭赌气似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大约过上三五天,水缸里的稀饭开始发泡,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这时有经验的大人会拿出一根洗干净的木棍插到缸里来回搅动,直到水缸里的稀饭再次沉默为止。就这样大约再过上十来天的时间,趴在缸盖上仔细地嗅,会有隐隐的醋香传来,这是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醋甜气息,好闻得很。渐渐地,醋香的气息浓起来,越来越浓。这时大人就会说,“发好了,该拌醋了”。

 
   拌醋是酿醋的最关键的一步。把发好的稀饭、事先准备好的麦麸、水按比例拌在一起,盛在专门用来酿醋的醋槽里,用厚厚的草帘包起来,搁在炕头等待发酵。发酵的火候最难把握,发得不到时候醋会带苦味,发得过了就会啥味都没了;火炕的温度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有时为了一缸好醋,大人们在醋发酵的最后阶段,往往几天几夜不敢合眼。村里的王大爷由于在关键时刻眯瞪了一会儿,结果一槽眼看就要成熟的醋酿过了火候,成了冒着热气的醋糟,一点酸味也没有了。王大爷一气之下竟劈了醋槽当柴火烧了,从此以后再不酿醋了。
  醋糟成熟之后要立即把醋槽抬下炕沿,等醋糟晾凉了之后便装进底壁有孔的水缸里,把缸孔塞住,倒上水浸泡一个时辰,再把缸孔打开,插上竹筒,咖啡色的醋便汩汩地从缸里不断流出来。醋刚酿出来之后,大人小孩都会聚集来尝一两口,并咂摸咂摸嘴巴说:好醋好醋!好客的主人还会给远方的亲戚盛上一瓦罐上好的头曲醋,打发孩子翻山越岭的送去。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有经验的人酿的醋在水缸中放置两三年都不会变质,而且酸味历久弥香。

 
  据说醋发明于春秋时期,最早是当药用的。但现代人离不开醋是因为入口的食物中,碱性物质增多了。而人的身体必须维持酸碱平衡,才能和谐融洽。科技手段还检测出醋有杀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而醋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了。
  可惜,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故乡的农村一带,由于青壮年大都出外谋生,留下的人越来越少,也很少有人亲自去酿醋了,而酿醋这一民间手艺也濒临失传了。(注:文稿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高深,甘肃静宁县人,现供职于嘉峪关日报《雄关周末》编辑部,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矿区作协会员,荣获2013年度、2016年度“嘉峪关市十佳编辑”、2018年“最美雄关人”称号。先后在酒钢日报、嘉峪关日报、嘉峪关广播电视报、雄关周末、嘉峪关杂志、天水日报、羊城晚报、驼铃、甘肃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随笔、评论、小说500余篇(首)。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证件查询 | 监督信箱 | 招聘信息

Copyright@2021 gsh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甘公网案备—62090202000454号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 邮箱:945139299@qq.com 电话:13739379699 15193701275 陇ICP备2021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