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胡杨文化网
位置: 首页 > 陇上今日 > 正文

【今日瓜州】致敬!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地—红柳园(散文诗)


    沉沉戈壁,讲不尽岁月的悠远与沉重。
    漠漠烈风,吹不走曾经的苦难与悲壮。
    一支西行的队伍,爬冰卧雪,从苦寒的祁连深谷走出,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骨瘦如柴。
    然而,他们面对茫茫域野,眸光里却闪烁着无比的决绝与高傲,他们誓死要在刀丛里用生命开辟通道,用意志融化冰雪。



   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 2.18万名西路军将士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浴血河西走廊,历经八十余场血雨腥风的战斗,终致失利,安西最后一战,仅有427人成功突围,征战之苦,可想而知! 
    是啊,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亦如煤的形成,何其不易!新中国山河巨变之路,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与鲜血铺就,亦何其艰难!
   人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聆听了西路军悲壮西征的故事,不由你掩面而泣,泪酸如雨。
   今天,站在红柳园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地,沐浴这浩浩长风的英烈之气,仿佛一下子置身于当年生死鏖战的场景。他们拖着一身的疲惫,强攻安西城、突围王家屯、拒敌白墩子、血战红柳园。一处处卓绝惨烈的战争场面犹在眼前。
   我仿佛看到,骄狂的敌兵拍马舞刀,往返劈砍弹尽疲极的红军将士,马嘶声、怒骂声、刀枪声,交织混杂;沙丘上、沟壑旁、苦柳边,大刀、长矛、石块飞舞迸撞,更有战士拖着残肢病体,手掐牙咬,与敌人血拼。战士们砸坏电台、烧毁密码,抱着捐躯沙场拼死一搏的信念,拋骨荒野,在所不惜!
   血的壮美,火的粗犷;生的悲壮,死的璀璨,仿佛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刀光剑影中的斗士气节。那一
腔腔吼声,一身身威猛,也仿佛穿越金戈铁马的喧嚣,穿越喋血沙场的风尘,驻留在岁月和心灵的深处,弥漫在这瀚海阑干之中。
    他们走了,没有留下名字,但留下勇敢;他们走了,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但用一腔热血,证明了生命的价值……
    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使人忘怀?
    为了缅怀,为了致敬,更是为了进取,选择这世间最坚硬的磐石,雕上凝练的文字,烙上青山的证词,让这历久弥新的英雄气概,激发更多蓬勃生辉的革命豪情。


    这石碑,是缅怀,更是呼唤与觉醒!
    是留存,更是昭彰!
    这不需要精彩绝伦的讲述,只要认真聆听,会有嘶声呐喊,会有刀光剑影,让大地颤抖,荒漠流泪……
    80多个春秋已过,这历史的铭记已坐标成不朽的力量,成为心灵的静化、情操的陶冶、肺腑的涤荡、心田的冲撞源泉。
    抚碑凝思,不由你喊出“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这庄严而又神圣的道理!
    死者长己矣,生者欲何为?
    唯有继承先烈遗志,踏着英雄足迹,高举血染的战旗,完成宏伟的大业。
   是的,瓜州儿女没有忘记当年南征北战,横枪跃马,弛骋疆场,血沃中华的先烈们!看啊,从祁连山大公岔口的牧场,到河西边陲星星峡之畔,凡当年英烈先辈浴血战斗的地方,都立起了故事简介碑,最后的征战线路旁矗立的“红色之旅”指示牌,标示了西路军进军新疆的浴血之旅。
   这一面面红军军旗,是先烈们勇毅前行的身影,昭示我们不忘初心;这一处处纪念设施,已成心中的永久记忆,鞭策着各族儿女奋勇拼搏,干事创业。
   红柳园,因倾洒英烈鲜血而柳花更红的圣地,自革命英烈踏梦而来,又赋予这特殊的色彩----中国红色,红遍天山南北,长城内外。(注: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酒泉市瓜州县一中 王兴鹏
上一篇【今日瓜州】布隆吉乡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下一篇 【今日瓜州】迎宾大道碑记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3937969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4513929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联系我们